制造业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
3月5日,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深入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应用。
这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着重强调。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,制造业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行业。
中国制造业未来会怎么样,不但关系中国经济发展,也关系到全球实体经济发展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面对新旧动能转换、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。
质量为王
“你看这样一支笔,它的螺纹配合,间隙如此粗糙,这是制造出来的,但肯定没有按照规范、图纸去做,这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差的习惯。习惯就是一种文化。像这样的质量问题,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。”全国人大代表徐小平在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,以手中一支笔的质量说起,提出建言。
在今年两会前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振兴制造业,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,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、每个企业心中。
的确,“品质”是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中中国制造最需要着力提升的环节,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
“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了2千亿元,因产品质量问题对下游产业的影响、市场份额的损失,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了1万亿元。打造质量强国,政府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,从当前情况看,需要加快出台质量促进法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均瑶集团副总裁张维华这样建言献策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蒲长城表示,今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关键一年,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,更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,迫切需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质量工作的要求,综合采取质量提升措施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。要以质量提升行动奏响质量时代的号角,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雕琢质量,以打造质量品牌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。
“质量评价有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、标准认证等,但质量好坏最终由客户来判定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接受采访时说,制造业把产品做好,第一要把质量做好。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,质量不过关不行;企业想做百年老店、百年品牌,没有质量也不行。
崔根良表示,亨通集团生产的电力、通信等传输网络产品并非一次性消费品,其质量好坏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。现在国家倡导“中国品牌”,创造品牌要保证质量。